首页 资讯 正文

湘潭医卫职院图书馆奏响文化育人创新曲

体育正文 162 0

湘潭医卫职院图书馆奏响文化育人创新曲

湘潭医卫职院图书馆奏响文化育人创新曲

有了五大桥,古桑洲就不再偏远(piānyuǎn),从原先的神秘状态暴露在驾驶者的视野当中。从桥上俯瞰过去,浓密(nóngmì)的绿植覆盖了整个绿洲(lǜzhōu),绿树掩映中露出一些农舍、楼房。五大桥的钢铁弧线划过湘江上空时,总会有飞鸟在翩然飞过。飞鸟在更高的空中俯视(fǔshì),古桑洲很(hěn)像一条鲶鱼,因而有“鲶洲”之谓。飞鸟们像是古桑洲派出的信使,翅尖掠过的每道晨曦暮霭,丈量着传统与(yǔ)现代的微妙距离。 或许(huòxǔ)是古桑洲地处市郊,处于株洲与湘潭两座城市的交界,因而很少想过去(guòqù)看它。偶尔经过时,也曾想从湘潭这边(zhèbiān)的江岸,寻访上江洲的渡口。古桑洲属于株洲,湘潭这边并没有专设渡口上去,对岸的路途(lùtú)怎么走(zǒu),也没太用心打听,以至于在湘潭城里生活了五十年,却从未去过近在咫尺的绿洲。 时间越是(yuèshì)久远,江中的绿洲越发显出神秘气息,吸引着我。 去年(qùnián)四月,偶然看到朋友圈关乎古桑洲的图片,看到了“古桑洲候船亭”和带游览性质的商业介绍,便心动了。在一个周末,我踏上了去古桑洲的路程。跟着车载(chēzài)导航,过五大桥,下桥往江边走(zǒu),穿过五六公里的一段乡村大路(dàlù),车子上了江岸大堤。大约(dàyuē)二十分钟,看到了“古桑洲候船亭”。 渡口的(de)人稀稀拉拉的,有的在江堤上吹着江风,有的在江堤的坡岸上寻(xún)着艾草、野菜当吃食。候船亭旁的告示写(xiě)着一些渡口信息,渡船过渡时间(shíjiān)安排是每半个小时一趟,早6点至晚12点,下半夜有急事需要渡船,需另行电话联系。乘船过渡费用不高,每人往返一次(yīcì)才6元。 四月的(de)渡船推开江面时,整条湘江都成了晃动的绿绸缎。发动机的震颤从脚底漫上来,与心跳共振成某种秘语。不宽的江面,十分钟不到(dào)就过渡到了古桑洲。绿洲不大,长仅3.5公里,宽约250米,占地面积约560亩。岛上常住人口也不多,60多户,200多人(duōrén)。整个绿洲上,有(yǒu)一条水泥乡村道路处于陆地的中央,贯穿西东。行走其间,可见民居(mínjū)散布在道路沿线,两三层的楼房很多,破落的平房偶尔也见,不时有酒家的招牌在醒目(xǐngmù)地招徕游客,“河鱼”“家庭厨房”“农家菜(nóngjiācài)”一类(yīlèi)的居多。 居民悠闲自在地在屋前坐着(zhe),看着不多的游人;卖着蚕丝、桑叶(sāngyè)粑粑等小商品的店主人,轻声介绍着自己的产品。路上除却行人,不见四轮机动车的机器声。洲上居民的生活状态(zhuàngtài),与周边其他农村地区相差不多。我积聚在心的那份神秘与向往,随即(suíjí)释然。 直到步入桑葚园,我方才眼睛一亮,桑林在(zài)此刻达到生命的(de)(de)狂欢巅峰。桑葚树茂密,声势浩大,树不算高,高过人头;叶子嫩绿,阔大如手掌;枝头的果子大多呈现红色,也有极少的紫色。当汁液在齿间迸裂的刹那,时空产生(chǎnshēng)奇妙的褶皱,在味觉的甬道里猝然相逢。 古桑洲的(de)得名,应该是与洲上的桑葚树有关。在一商店小坐,吃(chī)着女主人的桑叶粑粑,聊着小洲情况。女主人介绍,古桑洲有着久远的历史,这里的居民世世代代以种桑养蚕为生,现在(xiànzài)正是蚕宝宝(cánbǎobǎo)(cánbǎobǎo)吃桑叶的成长期,再过两三个月,便可把蚕茧煮熟,剥下蚕丝出售。我们提出想看看蚕宝宝,女主人婉拒了,称蚕宝宝很娇嫩,对外界的气味很敏感,会引起(yǐnqǐ)不适,甚至生病。我们不由得生出一丝遗憾,我们竟然成了绿洲(lǜzhōu)上传统生活的敌对。 在小洲(zhōu)的最东端(dōngduān),看到了一座高大的牌坊,上(shàng)书“崇义坊”,牌坊下是一座古墓,即罗瑶之墓。想起渡口处的“古桑洲三古”广告宣传资料,介绍洲上有着古树、古画、古墓。古墓,就是这座罗瑶之墓。此墓(cǐmù)是明代大学士张治为恩人罗瑶所建,见证着古桑洲历史的久远。墓前的石兽已模糊了面目,青苔在碑文间书写新的注释(zhùshì)。墓前的野菊花(yějúhuā)年复一年地开谢,将“崇义”二字阐释成生生不息的当代寓言。 半年之后,我(wǒ)再次来到古桑洲。女儿从大城市回家过年,趁着天气晴好想出去(chūqù)散散心,想来想去选择(xuǎnzé)了这里。她大概是看了我登在报纸上的文章,想去古桑洲看看。 腊月的湘江苗条了(le)许多,碧波荡漾着光影,江上(jiāngshàng)的古桑洲在水面露出了一段泥巴色,像是江洲有了脖颈。艳阳下的候船亭,金色(jīnsè)的琉璃瓦泛着暖暖的光。江边有一个垂钓的人影,在江上坐成了一副“独钓寒江(dúdiàohánjiāng)”的剪影。渡口南岸大堤上一长溜的小轿车(xiǎojiàochē),让远离城区的渡口显出繁忙的景象。 渡口铁板(tiěbǎn)与(yǔ)水泥地的摩擦声,恍若古老编钟的变调。归乡游子的行李箱碾过跳板,轱辘声里藏着北上广的地铁轰鸣。小洲(xiǎozhōu)上依然静谧,照旧鸡犬之声也(yě)无。腊肉在屋檐下渗出油亮的乡愁,飘散的炊烟中,柴火噼啪声,构成一幅奇妙的归乡图。 大路上干干净净,只有树的(de)影子跟它做伴,还有我们一家(yījiā)三口。居民还是悠闲自在(zài)地在屋前坐着晒太阳,也(yě)有洗洗刷刷、杀鸡剖鱼的,很多人家屋前悬挂着烟熏(yānxūn)的腊肉,晒着花花绿绿的被单。只是少了卖蚕丝、桑叶粑粑的店主人。偶尔有摩托车从身边过去。即使有小狗好奇地对我们龇牙叫一叫,很快就会被主人呵斥制止。那位拒绝展示蚕室的女主人,窗台上(chuāngtáishàng)始终摆着未完成的刺绣(cìxiù)。绷架上的蚕娘采桑图,丝线从翠绿渐变为枯黄。 桑葚园(yuán)没了密密的树叶(shùyè),光秃秃的,可以看到树干(shùgàn)(shùgàn)与树枝,树干不及人高,是做了修剪的,树枝分杈很多,这样有利于多长树叶,采桑叶养蚕。由于(yóuyú)树枝并不干枯,成片的树枝叠加在一起会泛出青色的光芒,那即是生命的颜色。因而(yīnér),景色虽然不如上次采桑葚时那样绿意盎然,却也不觉得苍凉。细细地看,有性急的桑树已经发出新芽了,大的有半个鸡蛋大小。 一群麻雀在老树的(de)枝头嬉闹,追逐,飞(fēi)出去又(yòu)落回来,垂直跌下来,正担心,又急速提升,一群雀在飞,一群雀在看。老树的枝丫随着雀子的起起落落在微微抖动,仿佛一个老者在逗着童子玩耍。 荷塘周边布局着几家饭店,挂着红色的灯笼。荷叶枯萎(kūwěi),静静地与水面(shuǐmiàn)勾画出斑驳的倒影,几只芦花鸡在来来回回觅食,悠闲自在。 来到上次吃(chī)鱼的饭店,店面临江,站在(zài)那里可以看到对面株洲万丰湖的楼群,还有江边(jiāngbiān)的小舢板。店子里,有一个女人在厨房忙着,见有客人,起身迎候。 “今天不(bù)营业,大师傅回家过年了。” “我们不吃饭,女儿难得(nánde)回来,陪她出来晒太阳。” “你们过年也这么悠闲吗?明天可就(jiù)除夕了,不要搞(gǎo)卫生,不要准备年夜饭?” “我退休(tuìxiū)了,大把的时间,这些早准备好了。” 返程的时候,摆渡船上人略多了几个过客(guòkè)。两个中年男人在(zài)数着钱(qián),通报着下午的输赢。带着四五岁男孩的年轻夫妇,研究着孩子手里捡来的螺蛳,螺蛳在纸做的水杯里,安静地缩着身子。 暮色(mùsè)中的(de)返航渡船,载着斑驳光影,在船舷切开的水纹里,把我们送回到南岸渡口。我发现,停泊江堤的小车有着很多外地牌照,该是孩子从外地回到古桑洲过年的吧——这或许是渡口与(yǔ)平素不同的元素。远处(yuǎnchù)的五大桥,像巨型琴弦(qínxián)横亘天际,弹奏着星月辉光下永不谢幕的传统与新生并存的文化二重奏。 刘纲要,中国(zhōngguó)散文学会会员,中国小说学会会员,湖南省(húnánshěng)作家协会会员,湖南省作协生态文学分会会员,湘潭市(xiāngtánshì)作家协会副主席、秘书长。出版有长篇小说《榴莲飘香》小说集《丢失的“香柚”》《嘿(hēi),自由侠》、散文集《那些过往》《半边人生》。
湘潭医卫职院图书馆奏响文化育人创新曲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